朋友一直推薦我看陸劇<<三十而已>>
不同背景的三個女人,
站在人生30歲的分水嶺時所遭遇的故事…
聰明有智慧,想走入富太太圈的顧佳,
追求更好生活水準而從地方漂流到上海並試圖紮根的曼妮,
胸無大志從小在父母保護圈成長的嬌嬌女曉芹。
朋友問:「你覺得你像<<三十而已>>的誰?」
回:「現在不知道,30歲以前的我應該是曼妮吧!」
我出生於桃園一個平凡的家庭,
大學在新竹唸,成長背景都在外縣市,
台北對我來說是個機會很多但複雜又陌生的城市,
畢業後並沒有很積極地想去闖蕩,
直到兩年後,經歷失戀和職涯上的茫然想轉變心境,
就接受朋友推薦到一家教育訓練公司去當雜誌編輯。
當時月薪只有2萬4千,
租房子有點負擔但又不想跟家裡伸手要錢,
於是每天花二小時通勤,
幾個月後在永和的舊公寓租了一間房子,
就開始在台北定居下來~
我還記得,爸媽只去過我租屋一次,
看到我住的地方簡直嚇了一跳:「這環境你怎麼住啊?」
但我只是笑笑:「還好啦!反正常常加班,有個落腳的地方就好。」
每晚坐到頂溪站下車,
在蜿蜒昏暗的巷口買碗陽春面和滷豆干,
躲在窗戶都不太能開的房間裡邊看電腦邊吃晚飯,就是我的日常。
當時,我真的不覺得有什麼辛苦之處,
因為周圍都是跟我一樣的人,
看見了這個城市繁華多元的魅力,
看見了這個城市充滿無數個的跳板,能一跳就能到抵達你想要的位置。
後來進入雜誌做PR(公共關係),
常常穿著黑色套裝,凳著高跟鞋,在大飯店的會場,會議中心來回穿梭,
每次狠狠踩一腳,我的腰都在痛,但我的鞋跟卻也是深深地扎進這肥沃的土裡,
像曼妮一樣,疲憊但有成就感:「我相信自己靠著努力能擁更好的生活!!」
這樣拼實的人生終究走入疲乏和困頓,
我忍不住舉起白旗:「辛苦了一段時間,這輩子來好好地任性一次吧!」於是辭掉工作去英國,卻真的改變了我的一生。
劇中說:「30而立,是指老天公平地給人一個自立的機會,有人過了30 歲往上,也有人過了30歲往下。」
而我的30歲剛好嫁給了朴先,來到韓國,
婚姻上的我自立了,其餘的面向呢?一切歸零。
前陣子,遇到一位正在撰寫「異國婚姻」論文研究的教授,
她問我:「你後悔嫁到韓國來嗎?」
我沈默了。
其實,這問題我也常常問自己,但往往到最後都沒有答案。因為我沒有做過另外一個選擇,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更好!
嫁來之後,放棄依賴的舒適圈,
被迫要一直學習、成長、適應真的很累,
早期,我抱怨很多,也常專注在失去的部分,
覺得未來混屯不明,不安憂慮。
但漸漸地厭惡這種負面無法掙脫的無力感,
反過來想:「人生的藍圖從來就沒有一次看得清楚,不是嗎?」
還是想想把現有的生活慢慢捏成我想要的樣子吧!
那個想像,終究是取決於心境是醜陋還是美麗的。
如同20幾歲剛到台北的我,
儘管條件更加缺乏,但眼前看到的是「機會」多於「無可奈何」。
或許「30 而立」這句話,
不是定義「成就」的分水嶺,
而是指終於到了比較成熟能認識自己的年齡,
藉由反省歸納這些年的經驗值,
思考著:「該怎麼渡過下個專屬我的10年?」。
接下來的每個10年就是不斷地複習和預習這個計畫,
把人生的分數從「不及格」、「普通」、「佳」、「優秀」拉到最後的「滿分」。
如今,我越過了40歲,
很感謝我的20 歲和30歲,
靠著周圍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有很多的突破和成長,以至於站在每個10年的分水嶺時,
才不會被「沒有價值的後悔」扯後腿,失足落入沈淪的漩渦中。
最後,祝福你:
每個10年,都能感覺自己愈來愈好!